Popov等利用超声辅助还原法合成银纳米粒子并将其负载在MFC膜上,制备了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抗菌材料,使其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食品包装抗菌材料。Lavoine等利用β-环糊精(βCD)与MFC的协同作用,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抗菌纸基缓释包装材料。通过浸渍的方法将抗菌分子(香芹酚)包含在βCD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基食品包装材料,通过抗菌分子的缓释,能够更好地保存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Lavoine等利用氯己定-葡糖酸盐(CHX)溶液作为抗菌分子的模型,与MFC混合并用作纸板样品上的涂层,提出了一种包含活性生物分子的生物基体,该材料能够提高食品模型猪肝的保质期,而且适合做可生物降解的轻质食品包装材料。Apjok等分别以壳聚糖(P-CH)、壳聚糖-TiO2(P-CHTiO2)和壳聚糖Ag/TiO2(P-CH-Ag/TiO2)为载体,在4 ℃、55%相对湿度、15 h光照/9 h暗循环条件下对三种活性MFC纸进行了6个月的实时老化,并与普通纸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的贮存后,抗菌性能最有效的包装是P-CH-Ag/TiO2,其酵母菌与霉菌(5.8 cfu/g)和大肠杆菌(6.12 cfu/g)计数最低,这归结于P-CH-Ag/TiO2具有自洁性。Cozzolino等利用聚合物网络的纳米特性可以控制小分子活性化合物的释放,研究成功地证明了MFC膜是抗菌溶菌酶的合适载体,防止了其在与两种食品模拟物(水和水/乙醇溶液)接触的早期快速释放,开发了控释包装材料。Popa等通过添加MFC提高聚乳酸性能,随着纤维素纤维的加入,被测样品的渗透性成比例增加,还确定了由于灭菌过程而引起的被测复合材料吸收特性带的变化适合用于诸如经巴氏灭菌或灭菌的蔬菜的包装。
综上,MFC膜可以作为载体与多酚类物质、银纳米粒子、香芹酚、CHX、壳聚糖、溶菌酶等活性成份复合,实现包装材料的抗菌功能,其中活性成份在MFC膜中的缓释研究较多,更有利于维持抑菌的长效性。基于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相信未来的包装材料会向着抑菌、可降解和轻量化等功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工业科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纤维素,.牛磺酸,悬浮液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